从海天与喜茶公关战,看品牌公关的核心策略
1.危机的前兆
9月中旬,某短视频爆红网络。
博主使用多种食品添加剂,勾兑出陈醋和酱油,并称这种勾兑,是行业心照不宣的事情。
这引发了舆论对食品安全的普遍担忧。
虽然博主特意遮盖了对比酱油的标识,也没有提及酱油品牌,但在评论区,还是有不少网友提及了“海天”。
对此,海天未有任何反应。
(注意,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间点,是解决公关危机的最佳机会)
2.失策,放大舆情
来到9月底,某网友晒出自己在国内购买的海天酱油,并对比了在日本销售的海天酱油。
发现,日本的零添加,而国内的有添加剂,这是明显的双标行为。
公众的担忧、愤怒等负面情绪,被迅速拉升,舆情被迅速点燃。
对此,海天连续发布三份声明。
海天想借此来消除误解,但效果明显不佳。
三份声明不仅没平息舆论,反而激化了品牌与消费者的矛盾。
究其根本原因,是海天的三份声明,一直未对国内外双标的事情做解释,同时表现的非常强硬。
持续的负面消息,使得海天的股价受到重创,节后第一个交易日(10月10日),海天味业开盘暴跌近8%。而继10日开市后市值蒸发超350亿元(人民币)后,11日继续下跌超2%。
分析整个事件,海天公关至少有两大失误;
一是没有前期预警到行业危机,未做有效的舆情疏导;
二是在声明中,对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避而不谈,反而试图引导舆论,造成危机的升级。
9月中旬,当勾兑酱油的视频开始大量传播后,海天本应该敏锐的意识到,这有可能引发所在行业的危机。此时,如果海天能够主动做一些公关动作,或可以化危机为转机(这一点,接下来讲到的喜茶,就做了很好的示范)。
9月下旬,当危机触及企业后,作为行业龙头,海天应该立刻对公众关注的核心问题进行专业解释,以打消公众的顾虑。但海天并没有这样做,由此引发更大舆情。
沃德舆情监测数据显示,整个舆情,在海天的第一,第二和第三次声明之后达到了高峰,这不得不说是海天的失策。
3.喜茶真奶公关战
海天事件,让我想起了喜茶主动发起的真奶公关战。
2022年6月,奶茶品牌喜茶,突然发布《喜茶品质真奶标准》,并联合《中国消费者报》共同发布了首个《现制奶茶品质奶原料使用倡议》,呼吁行业全面升级用奶原料的品质,以此来推动真奶,拒绝奶精。
这次主动的公关战,喜茶娴熟的使用自媒体、行业媒体、大众媒体,持续拉升话题热度,并在话题引爆前,先行推动央视等主流官媒进行测评,增加公信力:
6月8日,主动转发澎湃新闻关于奶茶是否含奶的信息,制造话题吸引关注;
6月9日,联合新浪发出关于奶茶行业是使用真奶的话题投票;
6月9日,发布微博,助推“喜茶呼吁行业使用真奶”登上热搜;
央广网播出奶茶产品与纯牛奶进行检测,使用了喜茶来做参考;
用奶精勾兑奶茶,一直在奶茶行业内存在,被从业者认为是行业的潜规则。但,这也是一个巨大的雷。大众对于奶茶健康风险问题的质疑,从来没有停止过。
同样是对食品安全问题高度关注的行业,同样面对行业的不成文的潜规则,喜茶采取主动出击的态度,将危机解决在暴雷之前,同时也塑造了一个高品质的真奶奶茶品牌印象。
4.公关的2大战场和2大武器
写这篇文章,并不是用来踩海天,捧喜茶,而是以这两个客观事例做研究,为企业找出避免下一次公关危机的解决方案。那对比两个案例,我们能学到什么呢?。
我们能看到,不同的公告方式,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。什么才是好的公关,怎样的公关才能帮助企业,品牌避免声誉的损失?
首先,我们得先确定,什么是公关。那
听到公关这个词,千万别误解了。公关被称为公共关系,Public Relations。
在市场营销学体系中,公共关系是企业机构用来建立公众信任度的工具。
公关的核心是建立和维护组织声誉。
与品牌比较,公关更偏向社会层面,是对企业声誉的维护。
品牌、营销、广告,则更偏向商业层面。
从手段上讲,公关更为综合,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,调动一切必要手段去维护组织的声誉,不仅仅是传媒一个渠道。
当然,互联网时代,公关战主要的呈现的战场还是社交媒体,在社交媒体中引导舆论对组织的正向认知。
正如中国公关教父李国威所说,公关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让对方说你好。
其实,大家所熟知的危机公关,只是公关的一部分。
因为伴随着剧烈的话题性,危机公关往往被人所熟知。但其实真正的公关高手,往往是能将危机化解在出现之前的,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。
所以,公关有2个重点战场。
一是攻关(品牌公关),是主动进攻,塑造组织形象,提升组织声誉;
另一是守关(危机公关),是在危机出现后去化解舆情,维护组织声誉。(配公关守关的图)。
巴菲特曾说,花20年建立的声誉,可能5分钟就会被毁掉。
那这也包含这两个意思,一个是我们得花20年去建立声誉,所以公关是个漫长的过程,而另外是得防范,别让意外情况毁掉我们的成果,这需要我们时刻保持警惕。
可以看出,面对添加剂的事情,海天在攻关和守关两方面,都存在失策。
攻关方面,没有抓住9月中旬这段危机的酝酿期,在舆情的烈火还没烧到自前,就想办法灭火。而在守关方面,更好的做法是立刻坦诚的去解答消费者的质疑。
那在公关的两大战场中,最重要的是下面这几个武器。
第一是价值观。
价值观是根基,也是最好的武器。
价值观不是说说,而是企业能为价值观牺牲多大的商业利益。
1982年,芝加哥有人给强生生产的泰诺止痛药里投毒,强生立即停止泰诺一切广告,召回市场上3100万瓶泰诺,承受了1亿美元的损失。
当时警方告诉强生,投毒只限于芝加哥地区,范围非常小,犯罪嫌疑人已被抓获,没必要全国召回,但强生还是主动召回了所有泰诺。
强生为什么要这么做呢?
强生有个价值观叫做“我们的信条”,里面就有无条件保护消费者的内容,被翻译成49种语言,挂在全球800多个办公楼和工厂,帮助所有强生员工做决策。
第二是建立危机管理流程和规范。
一般跨国大公司都会有危机公关手册,上面会详细的给出处理意见。
比如,遇到危机时,我们如何判断与划分等级。
要知道,没有企业是没有负面新闻的,如果所有的负面都要去消除,那就像职场上,你要消除所有对你不好的评价,消耗实在太多。正如任正非所言:要允许公司有30%-40%的负面新闻,水多了加面,面多了加水。
这里,最关键的,是要根据判断与划分危机等级,根据分类进行相应处理,避免危机升级。
从事件层面,我们可以划分为是非争议、局部事件、全面危机;
从性质层面,我们可以划分为产品危机、商业危机、道德危机和政治危机。
我们要了解当下危机所在的区位,并识别出危机可能升级的信号。
比如,公众消极的高唤醒情绪(生气、担忧、负面联想),主流媒体和官媒的负面报道跟进,政府的介入等等,都是危机升级的重大信号。
总之,在风云诡谲的市场中,企业、公关人只有牢牢把握住核心,方可战前止战,全身而退。
<猜你喜欢
联络方式:
400-123-789
邮箱:xiachao@163.com
Q Q:12345678